漆膜耐沾污性标准简介
漆膜耐沾污性,指涂层受到所处环境中灰尘、煤烟粒子等污物污染后容易清洗的程度,用以评估涂料在实际使用中对污染物的抵抗能力,从而确定其抗污性能和持久性。
涂料在使用过程中,经常暴露和接触到各种环境的大气介质,当涂层本身固化不彻底或漆膜不够平整光滑时,漆膜表面就会不同程度地沾上煤灰、油斑、尘埃、动物排泄物等各种外来污物,进而影响漆膜的外观、颜色和光泽。漆膜耐沾污性,即为衡量涂料对这些污物抵抗能力的参数性质。
目前使用较多的漆膜耐沾污性相关标准有:
GB/T 9780-2013《建筑涂料涂层耐沾污性试验方法》
JG/T 24-2018《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》中7.16
GB/T 9755-2014《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》中5.17
试验方法要点介绍
测试原理
采用配制灰作为污染源,将其制成悬浮液,用涂刷法或浸渍法将其附着在涂层试板上。用规定的水压、水量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均匀冲洗,通过测定试验前后反射系数的变化或根据基本灰卡的色差等级,评定涂层试板的耐沾污性。
材料和仪器设备
反射率仪:符合GB/T 23981-2009中4.1规定;
天平:感量0.1 g;
配制灰:石墨粉为主要原料;
细度:0.045mm;
方孔筛余量:(5±2)%;
烧失量:12±2%;
密度:(2.70±0.2) g/cm³;
比表面积:(400±20) m²/kg;
反射系数:(37±3)%;
操作要点
涂刷法:在上、中、下三个位置测试涂层试板的初始反射系数,取其平均值,记为A。用软毛刷将污染源悬浮液按先横向、后竖向均匀涂刷在涂层试板的表面,污染源悬浮液涂刷量为每块试件(0.7±0.1) g。涂刷好的试板按A法(标准状态法)或B法(烘箱快速法)进行试验,在涂层试板的上、中、下三个位置测试反射系数,取其平均值,记为B。仲裁检验时应采用A法。每次冲洗涂层试板前均应将水箱中的水添加至15 L。
浸渍法:将涂刷法的刷涂改成浸涂,其他操作一样,浸涂时将涂层面朝下,水平放入盘中浸渍5 s后取出。
结果表示
涂刷法
涂层的耐沾污性用反射系数下降率 (X) 表示,按下式计算:
结果取三块试板的算术平均值,保留2位有效数值,三块试板的平行测定相对误差应不大于15%。
浸渍法
采用0~4级共五个等级来评定试验结果,分别与基本灰卡 (GB/T250) 五个等级相对应。取二块试验后的涂层试板,分别与一块未经试验的涂层试板按GB/T9761-2008中8.2b) 项常规法比色箱与基本灰卡的色差进行比色评定等级。
影响因素
试板的板面状况
试板表面的平整性、光泽的高低都直接影响其耐沾污性。
试板的干燥程度
试板不干燥或干燥不彻底,都会对漆膜的耐沾污性带来影响。
冲洗装置
冲洗装置所用材质不符合要求,或其安装不合理都会影响漆膜的耐沾污性。
冲洗过程
冲洗过程要尽量使板面上各点受到大致相等的水流冲量。
试验用污染源、污染源涂刷量、污染源涂刷用刷、涂层试板、试验环境温度、冲洗水的温度、污染源涂刷方向、反射率测定仪、冲洗装置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耐沾污性的试验结果。因此,试验过程中无论是试验所需物品的选用还是仪器等工具的操作,还是试验环境的控制都要严格把关,每个环节每个因素都要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操作要求执行。